哪些游戏公司会成为下单大型收购的主角?

*本文系用户投稿,不代表篝火营地观点

2022 年开年,微软和索尼就为大家整了个大活:先是微软以 687 亿美金收购了动视暴雪,紧接着索尼在除夕当天用 36 亿收购 Bungie 「予以回应」。两边纷纷摆出「I am rich」的姿态,着实为新世代的主机大战烧了一把旺火。

虽说这两笔收购都让人有点意外但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从上世代中期,微软就开始打造 XGP 服务,通过四处收集能纳入帐下的工作室以维持 XGP 服务的质量与数量。而在微软的金钱攻势下,索尼也在积极筹备应对的策略,包括收购蓝点游戏、Housemarque 与 Bungie,意在巩固自己的第一方游戏实力对抗微软。双方都在不约而同地挥舞着票子扩充自家的游戏类型储备,可以说两家几乎将市面上数得着的中型开发公司都买了个遍。

不久前,TGA 创始人 Geoff Keighley 也曾在推上发帖透露,接下来还会有几单大宗收购:「我从多个消息源中听说,现在已经有几项大型收购计划进入后期阶段。今年将会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年!」

那既然 Geoff 都说是「大型收购计划」了,咱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接下来,究竟还会有哪些可以收购的大型游戏公司呢?

日本

我们先从游戏产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 日本说起。

实际上经连会的存在一直让日系游戏厂商有着排外的传统。早在微软开始进入游戏行业选择直接收购知名游戏公司起,这里就是它从未征服过的地方。但拥有复杂关系背景的索尼却扶持过不少日系中小厂商,甚至在 SE 经济困难时通过入股的方式帮助其度过难关,乃至在整个东南亚都有着非同凡响的影响力。所以接下来我们不妨开脑洞猜一下哪些工作室会有被收购的可能。

世嘉飒美控股

2004 年,世嘉和飒美合并而成日本控股公司世嘉飒美控股,目前市值约为 36 亿。

虽然该控股旗下有柏青哥、度假村等其它业务,不过游戏依旧是主力业务。世嘉不但拥有《如龙》、《索尼克》、《梦幻之星》等知名 IP,还拥有 Creative Assembly、Sports Interactive、Atlus、Amplitude Studios 等实力不俗的工作室与一票知名游戏。如果单以一个 Bungie 的价钱买下这么多内容绝对是超值的交易。但曾经作为一大平台霸主的世嘉,似乎从未有归为他人的想法,即便是 DC 停产退出硬件市场也没能打倒它。就目前看来,被收购?不存在的。

恶搞一下,说不定能成呢恶搞一下,说不定能成呢

卡普空

RE 引擎强大的技术实力让卡普空厨艺突飞猛进。《生化危机》不光新作口碑和销量双丰收,重制版也获得了年度游戏的提名。作为日系企业中为数不多单纯依靠游戏的大厂,卡普空在研发出新引擎后踩上了正确节奏,这在近两年的越来越好的财报中也能够得到印证。

也正因如此,已经在御三家找到了微妙平衡的它,或许并不着急被任何一方所收购,而是更愿意像《鬼泣 5》进入 XGP 或 Switch 上《怪物猎人:崛起》限时独占一样,谈谈单款游戏的买卖就足够了。

万代南梦宫

在很多人眼中,与其说万代南梦宫是游戏公司,不如说它是一家玩具公司:坐拥全球最大的胶佬生产资源,游戏更像是一个附属品。万代南梦宫所擅长的领域,是微软和索尼甚少染指的行业。但对于收购双方来说,如果将游戏行业单独剥离出来也意味着没有《高达》等知名动漫 IP 的加持,这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过想深一层,与其深入合作的 FromSoftware 倒是很值得索尼和微软砸下资金,不过母公司角川集团似乎并没有理由放手这个香饽饽。

光荣特库摩

这个曾经知名大厂已经渐渐没了往日的荣光。近年来游戏被吐槽价格贵、DLC 多、自家的游戏不如外包别家游戏的用心等负面情况。这家历史策略与动作游戏大厂越来越往小众的方向走。肉大腿并不能成为财报上的闪耀点,好好制作《无双》和《忍龙》系列才能收获玩家和市场的掌声与钞票,再如此下去,很难说它会不会成为微软和索尼低价抄底的猎物,毕竟在手游领域上,光荣的三国 IP 是真的香,而这俩家,都很愿意在手游领域上尝试一下。

《沙滩排球》做好了,也不是不可以《沙滩排球》做好了,也不是不可以

Square Enix

坐拥《最终幻想》与《勇者斗恶龙》两大国民级游戏系列的 SE 早已习惯了各大平台间反复跳跃。从为 PS1 开创划时代的《最终幻想 7》,到 2008 年 Xbox E3 发布会上的拍肩门,后来《最终幻想》几乎全系列登录 XGP,而《最终幻想 7 重制版》却 PS4 独占,你永远猜不到 SE 更亲哪一方。这时候我只想赞叹一句「真有你们的啊,SE!」

《最终幻想 16》还会是索尼独占,SE 的游戏也都可能陆续进入 XGP,但我认为在没有下一个破产危机前,这两家可能都无法入股收购 SE。当真有这样的危机时,或许 SE 会像上次一样,找世嘉或是卡普空这样同等级别的大厂进行一次合并,而非成为他人的子公司。

北美

北美在近两个世代逐渐成为了单机游戏市场的引领者,而与此同时坐拥北美主场的微软,在收购了贝塞斯达(Bethesda)与动视暴雪后更是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北美的影响力,就目前看来,微软在北美地区对于大中小型游戏企业的收购上都有着很多利好的优势。

同时北美大陆上独特的托拉斯企业文化,在经历了动视与 EA 等大公司的收购与解散后,北美的游戏大厂已划分出独属自己的擅长领域,开启了年货揽钱模式。收购它们,至少在赚钱与财报数据上都会有不错的收益。在北美市场上,那么有哪些可能被收购的公司呢?下面不妨来盘点一下。

EA

不管 EA 最近的风评怎么样,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它在赚钱上非常有一手。EA 现在有着每年换张贴图就能狂揽两千万以上销量的《FIFA》,这也意味着即便《战地》系列再拉胯它也不虚。这样的 EA 真有必要卖身与他人么?我在动视暴雪被微软收购前,也是这么想动视暴雪的,结果微软让你见识到什么叫壕无人性。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在还未彻底消化掉动视暴雪前,我认为微软不会轻易开启百亿级的收购,趁着这个机会,或许索尼可以听从研究公司 Enders 的分析师建议,尝试买下 EA 来对抗微软。

Take-Two Interactive

我相信在 R 星 (Rockstar Games)还没有确定《GTA 6》发售日期之前,是入手 Take-Two Interactive 的最佳时机。因为一旦正式确定发售日,其股价一定会闻讯狂飙,让收购案变得异常复杂。但向来谁也不服的 Take-Two Interactive  CEO Strauss Zelnick 或许才是这家公司被收购的最大阻力。Strauss Zelnick 可不是 Bobby Kotick 这样纯粹的商人,对于微软和索尼来说,让他成为自己的员工或是退出管理层才是收购成败的关键。

华纳兄弟互动娱乐

华纳的母公司 AT&T 有意出售华纳互动娱乐部门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而这家拥有Rocksteady Games 的游戏大厂其实有着不俗的开发实力和众多华纳旗下的 IP,可以说属于性价比很高的优质商品。之前有报道传闻,微软、EA 等公司都曾经对华纳兄弟互动娱乐非常有兴趣,可是在几年来一直没有人有收购动向,很可能华纳对于自己的估值过高,吓退了斯宾塞和吉姆·瑞恩,毕竟懂得华纳尿性的都懂,好好磨磨价钱,华纳互动娱乐绝对是优质的商品。

Valve

这个掌握 PC 端单机行业命脉的大厂一直以来都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考虑 G 胖快到法定的退休年纪,他还有多少精力去掌控这个庞大的企业呢?而且未来的接班人也还是个迷。G 胖有没有可能将整个 V 社打包卖给前东家微软呢?真不好说,但至少目前来看,V 社和微软走得更近一些。

欧洲

欧洲有很多性格独特的游戏工作室,不过它们大多已经被各大厂商收入囊中成为旗下的子公司。除了几个大厂外,很多中小厂商都有着自己独特擅长的项目,成为了某单一领域的引领者,比如 Paradox、CCP 等,它们都足够优秀但是体量还不够大。所以下面我将挑选一些较大型公司的公司来分析。

育碧

这家有着自身独特文化的公司在抵抗了维旺迪的恶意收购后,竟然松开了独立意向的口子,CEO Yves Guillemot 近日表示愿意听从一下收购意见,会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出发进行审查。我认为这个拥有千万级销量 IP 的大厂,如果放开了收购意愿的口子,绝对会是微软和索尼竞相争逐的香馍馍,报价只是个数字,其背后的潜力将是无限的。

Embracer Group

自从 THQ 破产被 Embracer 收购后,这家瑞典巨头拥有了 Koch Media、Gearbox、Saber Interactive 等一票知名企业与 200 多个正在同时进行的游戏开发项目。其游戏多为 80 分左右的优质游戏,虽然很难达到神作但对急于扩充第一方游戏数量与类型的微软和索尼来说, 用低于 100 亿美金的市值去换取这么庞大的游戏库,甚至能保证每两个月都有一款 2A 级的第一方发售,会是非常划算的交易。

Nacon

Nacon 这家法国公司的名声不算响亮但却拥有着 16 家独立工作室,Midgar Studio(《永恒边缘》)、Ishtar Games(《最后的咒语》)、Bigben Interactive(《沉没之城》)等团队都有着相当丰富的开发实力,是个不可小觑的大型游戏公司。并且 5 亿多欧元的市值对于资金充裕的微软和索尼来说,是个值得尝试一番的理由。

CD Projekt

虽然只有《巫师》与《赛博朋克 2077》两个系列的游戏,但在人员规模与市值上,CD Projekt 却有着大厂的规格甚至有点虚高。不过随着《赛博朋克 2077》发售后灾难级的表现与市场公关,几度跳水的股价目前倒是控制在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目前,《巫师》剧集的火热也让这家公司向着更多元化的娱乐产业发展,成为了 CD Projekt 的又一个赛道口。不过无论如何, 40 亿美金左右的市值或许并不是微软和索尼选择的目标,至少我认为这笔交易很亏。

当然,除了以上各类大厂之外,像白金、Focus Home Interactive、TinyBuild、Hitman、Paradox 等游戏类型鲜明、实力不俗的公司都可以扩大微软和索尼游戏类型的局限,以完善第一方工作室的阵容,而且价格还不会非常夸张。所以还是那句话,究竟谁会是微软与索尼的下一个目标呢?真的不好说。下次让人目瞪口呆的收购消息可能就在某个深夜里突然轰炸你的手机,接着一路被推上热搜的顶点。毕竟,如今过热的市场行情,已经由不得它们停下来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