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里,或许你一眼就能看出游戏主角的外貌发生了哪些改变,但你有没有想过,当有一天,那些熟悉的游戏角色换了声音演员,你是否也能靠一句台词就辨认出来?前段时间,《超级马力欧》电影预告片的播出或许能给你找到答案。
在当天的直面会上,由任天堂与照明娱乐联合打造的《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发布了先导预告,影片中,熟悉的场景以及系列多位角色均有出场,引得不少玩家看了之后都高呼期待。不过平复心情后的粉丝们很快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影片中马力欧的配音问题,是的,这位水管工的配音变了味。
预告片中,尽管马力欧有且仅有两句台词,可但凡玩过《超级马力欧》系列任意一款作品的玩家都应该能立马分辨出来,这声音绝非出自「It’s-a Me, Mario!」的原配音员之口。
事实也的确如此,官方表示,这一次马力欧的配音员由美国演员 Chris Pratt (下称克里斯)担任,其最为人熟悉的角色包括漫威电影中的星爵,以及《侏罗纪世界》系列中的男主角欧文等。但致命的是,在目前大家听到的这两句由克里斯配音的台词中,我们所听到的几乎就是克里斯原本的声音,全然找不到往日马力欧大叔的影子。
这个处理方式很快引起了不少粉丝的强烈反对。
一开始,大家反对的原因很简单,马力欧熟悉的声线在玩家群体中已经是一个代表性符号,很难被其他人代替,马力欧大叔原声配音演员 Charles Martinet(下称查尔斯)早前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就曾说过,他从 1990 年起便开始为马力欧这一角色配音,至今已经 32 个年头,可以说,马力欧这个角色成就了他的同时,查尔斯也是那个让马力欧「活」了起来的人。
查尔斯 2017 年接受外媒「Great Big Story」采访时曾讲述自己成为马力欧配音演员的经历,查尔斯本身是一名演员同时也是一名专业的配音演员,他曾在剧院干了 25 年,也在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中担任过角色
因此,当这个出演了 32 年马力欧的声音缺席时,许多玩家难免意难平,他们觉得,预告片中,新配音演员克里斯的表现让人失望,不单是其声音演出与原型声线不符,还因为个中人物情绪、口音等方面也并不符合游戏世界中对马力欧这一形象的设定 —— 「矮小结实的意大利前水管工,勇敢且热情无畏。」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克里斯似乎都没能将其很好地演绎出来,称不上是一位专业的配音演员。
当然,讨论中也有观众持相反的意见,在他们看来,由克里斯作为马力欧的新配音演员并没有那么难以接受,这是一种新的演绎方式和新的尝试,而更换演员这件事,或许是一个早晚都要面临的选择。
关于两方观点的冲突,阿龙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是一位语音设计师,因为工作的缘故,对配音相关工作也比较了解。在他看来,克里斯的表现从表演上来讲并没有那么糟糕,而从项目角度考虑,游戏配音与电影配有有着许多天然的不同,加上替换掉一个角色的配音演员往往是一件谨慎且严肃的事情,这背后大多是官方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会做出的选择。
这样的选择受很多综合因素影响,很难一概而论。比如在以前,或许受制于技术,官方需要依靠配音员独特的声线和夸张的手法来对马力欧这个角色进行更为突出的塑造,但今天,当我们讨论的是把这个 IP 搬到大荧幕上制作成电影时,我们考虑的东西会变得更多,「不单是角色的声音本身,画面、声效、剧情以及各种元素之间的协调都需要被考虑在内,太突出的角色配音反而会适得其反。」
电影中会存在更多样化的情况,比如导演希望在一些地方突出画面内容,在另一些地方突出剧情内容,在这些情况下,如果马力欧仍然以原来那般夸张的方式穿插其中,则很可能会喧宾夺主,导致整体效果不达预期。另外,阿龙观察到,在过往的游戏作品中,马力欧的声音出现频率其实并不算高,其中还夹杂着许多拟声词、语气词等声音的出现,但电影配音则完全是另一码事,角色有着大量的、频繁的台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沿用原版马力欧的配音或许就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当然,换人出演马力欧无论如何都是个有风险的选择。
显而易见的难点在于你得让全世界的观众接受与自己认知中不一样的「马力欧」这件事,当多年以来通过剧情以及声音演出塑造而成的这个游戏角色被推翻,大家难免出戏,而这部以这位游戏角色为中心而展开的电影,恐怕也会因此少了点灵魂。
平日里,某个游戏角色背后的声线可能并不起眼,但一个成功的游戏角色背后往往一定少不了声音演员出色的演绎,当你回想游戏里的这个角色时,TA 的声音也会在脑袋里瞬间响起,而一旦这个声音变了,演员换了,感觉也就全都不对了,可是在此之前,我们几乎很难想象一个角色的配音更换竟能引发如此大规模的讨论。
往往也是这些时候,这些讨论被点燃之后人们才骤然发现,原来游戏中,角色的配音对塑造一个人物形象竟如此重要,而这样的现象并非孤例。它一方面证明了角色配音这个工作在游戏行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同时,一些以往就存在于游戏配音行业的问题也因此逐渐浮出水面,加速显现了出来。
给游戏配音这件事
在这些逐渐被放大的问题中,最近,《猎天使魔女 3》掀起的配音风波或许是个现成的例子,这部由白金工作室开发的游戏作品,就在制作组与配音演员之间发生了一些棘手事。
Hellena Taylor 是《猎天使魔女》前两部主角贝优妮塔的配音演员,但早前就有报道称系列第三部的主角配音已经换人。10 月 15 日下午,Hellena Taylor 发推对自己不再出演贝姐这件事的因果讲了一遍。
总结起来,推文中主要有两个重点信息,一是 Hellena 称白金工作室给自己为游戏配音提出了一个买断价 —— 四千美元(约合人民币 2.88 万元),她认为这是对自己专业能力和工作的侮辱,「我没有要求很多,我只是想要一份体面的有尊严的工资。他们的做法是合法的,但是不道德的。」;二是她在推文中呼吁粉丝抵制这个游戏,「请把你们要花在这个游戏上的钱捐给慈善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Hellena 在声明中提到,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她一共花费了七年半的时间来为配音这件事做专项训练,包括在伦敦音乐和戏剧艺术学院师从声乐教练 Barbara Berkery 三年,以及在洛杉矶跟知名导演兼演员 Larry Moss 学习了四年半的时间。
Hellena 的这则推特很快就引起了玩家以及业界的关注,比如出演过《底特律:变人》的演员 Bryan Dechart 在 Hellena 发推后也就此事发表过相关的评论以表声援,他转发帖子称自己也有过相似的经历,一家推出过多款游戏的 3A 公司曾找他担任主角,但整部游戏的演出工作报价仅为 4000 美元。
Bryan 在回复网友评论时说到,「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需要去支持那些真的尊重演员的游戏公司,假以时日,那些贪婪的小丑就会走投无路并看着他们值得尊敬的同行取得成功。我宁愿只与那些尊重我的合作伙伴合作,哪怕一年只出演一部游戏,也不会去拿下 10 张单子,但到头来却只得到了一些零钱和一件免费的 T恤衫。」
由 Hellena 帖子延伸开来的话题五花八门,除了声援,这些讨论中大家也抛出了很多平日里我们鲜少关注的问题,比如,为游戏配音这个工作应该值多少钱,四千美元的一口价究竟属于什么水平?
「其实就单看这个数字,4000 美元要给一整部游戏完成主角的配音工作,是比较低的,但这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定论,因为配音演员的薪资确实受很多东西影响。」阿龙解释,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配音市场,因项目组与配音演员间合作方式不同,结算的方式和标准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有按字数为标准结算的,有按天数结算的,也有按照时长结算的,计算方式不同薪酬变动的空间也很大,这些都需要项目和演员之间在合作前就协商好。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配音这一行业确实还没有一套比较系统的市场规则,这也意味着很多时候水会很深,更多的都只能依靠市场做出自己的选择,「比如,如果配音员不是有完全不可替代的特征或重要性,而制作方又有非常大的制作成本压力,那他们就有可能去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人选」阿龙说。
幸运的是,阿龙发现,近年来许多游戏项目对于声音声效的重视度确实有在提高,「一些游戏项目会更加重视声音这个模块,他们会让你从一开始就加入进来协同工作,而不是到了最后阶段甚至最后一天才临急临忙交给你一个任务,让你马上去做某个角色的配音工作。」声音工作在一些游戏项目的制作流龙中越来越多地被前置,这对这个行业来说算是一件好事。
结语
毫无疑问,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除了玩法、画面等这些人们以往就重点关注的方面,游戏中的声效与声音演出也越来越被重视。相比游戏行业发展之初,目前市场对于配音演员的需求量也正在与日俱增,但总体而言,其中的细枝末节比如项目对配音的重视度、演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市场的定价等却仍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
要改善这一状况,「尊重」或许是首先要提上议程的事情,就像 Hellena 和 Bryan 都在帖子中提到的那样,最重要的事情,或许是人们要先意识到尊重配音演员这个职业的重要性。
TGA 设置了最佳演出奖项,专为声音、动捕等演员颁发
和游戏制作过程中的其他模块比如画面、叙事、玩法设计等一样,为作品做声音演出的演员也同样在为游戏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他们对于一个游戏塑造的影响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当然,有不少玩家会关注到这些演员的付出,但目前来看,或许还远远不够。
就像很多关于游戏的奖项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不同的细分领域会有「最佳叙事」、「最佳艺术指导」等奖项,但单独为声音演出设置的奖项却并不多,关注度也不算高,TGA 上设置的「最佳演出」或许是个比较正面的例子,它为那些游戏作品中出色的演员给予了肯定与舞台。
而未来,更多这样的尊重、肯定、掌声以及舞台需要被构建出来,因为唯有这样,这个行业的氛围才会变得更好,而它的未来,也才会变得更加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