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 3100 字,阅读只需要 6 分钟。
PlayStation VR 2 的质量让我惊讶。我正要打通《俄罗斯方块效应:连接》的「Downtown Jazz」这关,决定把最后一个方块放到格子底部去 —— 最好避开我角色旁边的楼顶、街灯和防火梯。方块精准落下,我的最后一行方块消失,数字版纽约化作白色尘埃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从椅子上站起来,按下一个键打开 VR 快速设置,设定了一个更宽的游戏区域,随后打开了《地平线:山之呼唤》。出于好奇,我摘下头显看了一眼手表。距离我坐下开始打游戏已经过去了三小时。
我已经花了 2 周时间充分体验 PlayStation VR2,我的感受基本如下:没有什么让人特别震撼的瞬间,而是有许多很好的体验,所有东西丝滑舒适地合在一起,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之间过去。目前这台头显的新游戏非常之少,4599 元的价格也是相当高昂。不过从技术上说,它是一个稳定的平台。如果索尼能够持续为这台设备推出充足的游戏,以后我说不定会推荐大家购买。
PSVR 2 的构想很简单:用 PS5 的强大性能来实现虚拟现实。这台机器有 4K HDR 面板、眼球追踪、触觉反馈、3D 音效和宽广的视场角以及其他配置。关于这台机器的全部细节参数,可以阅读 PlayStation 官方的问答。本篇评测中我就不赘述这些其他地方都有的信息了。
我们把关注点放到《地平线:山之呼唤》上来,这部作品理应能够充分展示上面这些花里胡哨的硬件功能与特色。
根据 Guerrilla Games 开放世界名作《地平线》系列改编的这部衍生作品采用了偏线性的故事结构,游戏开始后你便坐在一个皮划艇中,沿着丛林里的一条蔚蓝河流蜿蜒而下。我立马为画面的色彩、细节与光效而惊叹 —— 随着小艇驶过上方巨大的棕榈叶,阴影也随之投射到水中,我看到身旁的两个同伴身上穿着皮革、金属和布料缝制的衣物。微风换着方向吹拂丛林。画面当然没有《地平线:西之绝境》那么好看,但这是我在 VR 环境中见过画质最好的游戏。
玩了几分钟之后我才注意到游戏采用的是「焦点渲染」—— 简单来说,就是头显的眼球追踪功能让硬件可以做到降低周围的分辨率来集中渲染我眼球注视着的一片区域。虽然上文中提到的环境细节品质很棒,我还是有几次注意到高分辨率渲染要等一会儿才会跟上我的视野,特别是在游戏后期的战斗情境中,这样的情况出现得更频繁了。
这样一来《地平线:西之绝境》就成了一款画面不错,但是当我动起来时又会变得有点糊的游戏。抛开这个不谈,眼球追踪在瞄准敌对机器上的特定部位时如有神助。只要我的弓瞄准了大致方向,射出去的箭(通常)都能命中我注视的地方。在与一群滑翔者战斗的过程中,这个功能让我能精准狙击到这些飞行敌人胸前的冷冻罐,我感觉自己就像《指环王》中的精灵王子莱戈拉斯。
在设定好的战斗和轻度解谜环节之间,《山之呼唤》还有大量的攀岩环节。我认为这是能够更好展示 PSVR 2 Sense 控制器的地方。就像 PS5 的 DualSense 和 DualSense Edge 手柄一样,PSVR 2 的 Sense 控制器能根据游戏内的动作改变扳机力度。
在攀岩时,控制器就会让扳机键变得需要手指牢牢扣到底。在一些较长的攀岩环节(《山之呼唤》中有一些「传奇攀岩」的支线任务)我的手指真的会感觉很酸。再结合我在攀岩过程中手臂的上下挥动,我在爬上悬崖后竟然真的需要休息一段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我同事 Russ Frushtick 在游玩《山之呼唤》时体验到了非常严重的晕动症,即便舒适设置调到最高也没有用。如果你是一个需要传送功能才能避免晕动症的休闲 VR 用户,很遗憾《山之呼唤》中没有这个功能,那么可能这款游戏不太适合你。
总体来看你,PSVR 2 的Sense 控制器握持感舒适。它们重量与 Meta quest 2 的控制器相当,不过动态感应环要更大,并且覆盖了整个手腕,而 Meta 的感应环只覆盖了拇指上方。为了对比体验,我在 Quest 2 上游玩了一下《生化危机 4 VR》,我不得不给 PSVR 2 的 Sense 控制器点一个好评。一个矛盾的地方在于,尽管 Sense 控制器的外形尺寸更大,但我在玩游戏时反而会更少注意到它们 —— 让我的注意力从游戏本身上移开的干扰当然越少越好。
事实上,似乎索尼煞费苦心移除了任何让你从游戏中分心的东西。只要调整好位置,头显围绕我脸部的一圈橡胶遮光罩可以防止房间的光线透进头显里。挂在后方的耳机长度刚好,耳机线不会挂在耳朵上或者不够长。
但如果你像我一样已经习惯了在家里的任何房间使用不需要连接到主机上的 Quest 2,那么 PSVR 2 的 USB-C 数据线绝对不会被忽略掉 —— 即便这根线只是吊在你的身体左侧,我发现这是在不扯动头显后部的前提下最不影响使用的地方了。综合看来,这根线就是体验 PS5 未来那些 VR 游戏的各种好处时必须要付出的一点代价。
除了控制器的系带之外,所有的设计都在为我眼前发生的事情让步。我几乎注意不到手中的 PSVR 2 Sense 控制器,这让我能更好地在攀岩过程中欣赏潮裂缝边上覆盖的地衣。耳机稳当地塞在我的耳中,让我能更好地享受 3D 音效,听见下方河流的轰鸣,左边喷涌而出的火焰,还有右边菜地中守望者发出的机械声响。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影响到我的体验,我发现头显的震动反馈更偏破坏沉浸感,所以我把它关掉了,一键打开 UI 就能调整。
在游玩《Rez Infinite》、《Moss》、《Thumper》和《Song in the Smoke: Rekindled》时,我也能体验到游玩《山之呼唤》很长时间时感受到 PSVR 2 一大优点:这是一台佩戴起来极为舒适的头显。重量均匀分摊了厚重的前部面板和柔然的后部绑带,避免我的额头或者鼻梁戴久了酸疼。
此外,一个按钮可以拉开头显,另一个旋钮可以松开后部的绑带,这台头显调整起来也非常容易。除了会弄乱发型还有无法像现实世界一样自由走动以外,我在长时间游戏后也不会有什么不适。我不认为 Meta Quest 2 是一台佩戴体验很差的头显,特别是在搭配第三方配件使用会更舒适。但在如今许多重大难题都已经解决的当下,舒适度对我来说就是 VR 头显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作为一款概念验证作品,以及未来 PSVR 2 未来游戏的缩影,《山之呼唤》是成功的。但就和许多概念验证作品一样,它们的吸引力不足以让我从头多玩几次。PSVR 2 给我带来最棒的体验是在《俄罗斯方块效应:连接》或者现象级作品《历历在目》这样的游戏中 —— 这些算不上新,而是从其他平台、头显,甚至是之前世代留下来的游戏。这不仅代表着这些游戏的深远影响,更代表着 PSVR 2 缺少能推动硬件销售的游戏。不过,我还是期待能有一些新鲜作品来让 PSVR 2 的存在,以及它高昂的售价更加合理。
因为我在启动 PSVR 2 时最喜欢的不是动态控制、或者眼球追踪或者触觉反馈。最让我激动的是这个头显的设计:用 PS5 驱动的 VR 设备。完全有可能在一个星期后,《GT 7》《无人深空》和《生化危机 8:村庄》(个人认为这部作品可能会成为 PSVR 2 的杀手级游戏)的 VR 更新就能实现这台头显的初衷。我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产品:一台佩戴舒适、使用符合直觉,能够抓住 PS5 上那些优质游戏魅力的 VR 头显。是的,PSVR 2 有着巨量潜力 —— 只是目前还没有实现。
原作者:Mike Mahard 翻译:IbaHs 编辑:熊猫命